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彰美育成果 绘时代篇章 彭吉象畅谈中国艺术教育
责编

 (消息来源于艺术教育杂志)近期《艺术教育》杂志邀请我院学术院长彭吉象教授作专题采访,彭吉象从自身角度出发,回眸过去,畅谈崎岖漫长、成果辉煌的70年中国艺术教育。将艺术学科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并为艺术及艺术教育的再出发贡献更多智慧。

 《艺术学概论》这本书对广大艺术学子来说一定不陌生,其作者彭吉象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老领导、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从教30余载,迄今为止已出版或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专著、译著和论文。采访当日,彭吉象刚刚参加完教育部有关修订义务教育课标的会议。他透露,此举将极大地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彭吉象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和研究成果,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其对今后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期许,采访中无不流露出他对艺术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191024093439.jpg


专业艺术教育: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彭吉象指出,我国艺术教育走过了一条既崎岖漫长、又成果辉煌的道路。从总体上讲,艺术教育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艺术教育,即艺术院校培养音乐家、舞蹈家、画家、电影艺术家等;二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两个方面的艺术教育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教育学习借鉴苏联模式,涌现出很多专业艺术院校。据彭吉象介绍,当时全国范围内主要是文化部直属的31所艺术院校,这种形势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此后,专业艺术教育逐渐发生变化,其涵盖的院校类型越来越广泛,形成了四大类型的专业艺术院校:第一,保留传统的31所专业艺术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第二,保留八大综合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等;第三,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第四,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此类艺术教育更是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一直有着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传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校长率先在北京大学成立画法研究会和音乐传习所,开创了在综合大学中开设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艺术教育的先河,还开设了电影课、戏曲课。1949年之后由于学习苏联,北京大学中断了艺术教育的进程。直到80年代末,北京大学成立学校直属的艺术教育中心(艺教中心),我从1990年开始担任主任。在艺教中心的基础上,后来我和叶朗先生携手,于1997年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叶朗先生担任主任,我担任书记兼系副主任,恢复了北京大学的专业艺术教育。当时,整个艺术学系只有20多位教师,规模非常小,但毕竟有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经过将近10年的奋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于2006年成立,叶朗先生担任院长,我担任书记兼副院长。可以说,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过程是新中国专业艺术教育的缩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彭吉象说道。当时全国很多高校都是如此发展态势,从艺教中心发展成为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直到今天,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成为全国顶尖学科,和东南大学并列第一(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两所学校的艺术学理论专业位列A+),这与其30年来的奋斗密不可分。

 在谈及专业艺术教育时,彭吉象特别提到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这是新中国艺术教育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他说道:“以前艺术学是不属于独立门类的,归属于文学。文学门类下有4个一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传播学、艺术学。当时艺术学学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许多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呼吁艺术学应尽快独立成门类。为此,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艺术”应尽早升格为学科门类》,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看到后,专门派中国文联研究室主任到北大找我,要走了我的原稿,做成内参报给中央领导。”

 在此过程中,彭吉象认为,有两位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对中国艺术教育的贡献非常之大:一位是已故的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另一位是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其作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再三呼吁艺术学要升格为独立门类。在很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将艺术学正式升格为独立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这对中国艺术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从此以后,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上千所高校设立艺术院系,每年高考的艺术类考生在100万人左右,占总考生的十分之一。可以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专业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飞速的进步。 

公共艺术教育:

淡化学科特色、强化美育功能

 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旨在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在彭吉象看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美育事业,经历了三个标志性阶段:第一阶段,80年代末全国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和美育。“1990年我按照学校要求调回北京大学,担任艺教中心主任。当时情况非常困难,我曾开玩笑说,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属于三无状态——无正规编制、无项目经费、无固定场地。我们找了2间教工宿舍办公,可谓简陋至极。尽管如此,大家齐心协力,不仅给全体学生开设了数十门公共艺术课,而且逐步创建了北京大学学生艺术总团,包括学生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交响乐团等,培养了众多人才,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李思思,都是我们学生艺术团的成员。”他介绍说。

 北京大学历来重视美育传统,校长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彭吉象认为,这句话中的“宗教”是指让人有一个精神的寄托和归属,将艺术作为人类心灵的家园。他指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自建院以来,有着双重任务:一是抓好艺术学院自身专业发展;二是面向全校开展美育(公共艺术教育),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抓好学生艺术团;第二,开好全校公共艺术课,艺术学院每年必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几十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第三,搞好艺术类讲座。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初创阶段”,比较艰苦;第二阶段是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据彭吉象介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仇春霖当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的首任会长,他所在委员会为李岚清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由其提交到中央会议上申请。在李岚清的任期内,美育被写进了教育方针,成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德、智、体、美”。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到现在,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加强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文件。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全国高校开足开齐8门课程:艺术导论,以及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一个总的艺术鉴赏类课程再加上7个门类艺术鉴赏共8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5个方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了21条明确要求。

 针对教育部提出的8门艺术鉴赏课程,彭吉象近期主编了一套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其中,《艺术鉴赏》由其本人撰写;《音乐鉴赏》邀请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王次炤撰写;《美术鉴赏》邀请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撰写;《戏剧鉴赏》邀请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表演艺术家刘立滨担任主编;《影视鉴赏》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主编;《舞蹈鉴赏》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现任院长郭磊主编;《戏曲鉴赏》邀请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主编;最后一本《书法鉴赏》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撰写。目前出版了2本:《艺术鉴赏》和《戏剧鉴赏》,这是为了响应教育部文件,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材。

 此外,据悉教育部正在修订义务教育课标,彭吉象作为艺术组组长参与了此项工作。他指出,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艺术教育课程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程的9%至11%。这意味着,9年义务教育共1万个多课时,其中有1千多个课时将用来学习艺术。“此举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一个很大的举措,它涉及全国。以前中小学只开设2门艺术课程,即音乐、美术。今后义务教育阶段将统称为艺术课程,除了现有的音乐与美术外,还要增加3门课程:影视艺术(含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含戏曲)、舞蹈。总之,要着力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特色、强化美育功能。”彭吉象称。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体系

 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更频繁的国际交流、更深度的学科跨界融合,彭吉象对艺术学学科发展提出了三点思考。

 第一点,从国家宏观层面到各级教育部门,从社会大环境到家庭小环境,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随着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十分重视国际间的艺术教育合作及沟通。彭吉象介绍,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于2017年11月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成立,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而设立的。学院以成都大学原美术与影视学院为办学基础,依托我国艺术界名家,按照全新的体制和机制设立,是一所国家公办的综合艺术学院。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由成都市政府和中国文联共同创办,文联派出了一批知名艺术家参与教学,如郁钧剑、黄宏、沈培艺、范扬、徐沛东等。“我被家乡邀请,担任该学院学术院长。学院下设美术与设计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国际部,有青龙湖教学区、凤凰山专家艺术区、东郊记忆双创实践区,旨在不断加强与海外艺术教育的联系。”

 第二点,顺应新的艺术教育发展形势,彭吉象认为,一个学科将会应运而生——比较艺术学。他指出,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比较文学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批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等人积极将比较文学引进国内,如今中国比较文学在世界领域已经占有重要地位。“而比较艺术学我认为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门学科,我一直在关注。例如,在2016年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上,我提出了呼吁,要让‘比较艺术学’成为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当时得到了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蓓蕾的积极响应。”

 彭吉象进一步指出比较艺术学学科建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总体上讲,第一,可以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进行比较。如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中国民乐和西方交响乐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不断找到自身特点、长处和不足。第二,可以将艺术的不同门类进行比较,这极具现实意义。他举例说道,作家苏童创作了小说《妻妾成群》,这是文学。张艺谋将其搬上银幕,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来,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同名电影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的。此外,还有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戏曲《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方面,比较艺术学可以比较从文学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芭蕾舞、戏曲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以此对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现在改编作品非常多,很多影视剧都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改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哪些可以改成电影、哪些可以改成电视剧,这就需要借助比较艺术学进行探索研究。”

 微信图片_20191024093408.jpg

芭蕾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摄影:陈力)

第三点,也是新时期艺术学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体系。彭吉象坦言,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这代人是打基础,我自己为这座大厦铺了三块砖:第一,撰写了中国第一本《艺术学概论》,此前都是《艺术概论》。第二,我主编的一本专著《中国艺术学》,80万字,初步勾画了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的轮廓。第三,明年将出版一套中国艺术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这是我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历时8年,准备出5卷分册,总主编是我。第一本是纯艺术学和美学理论,分册主编是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第二本是绘画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松主编;第三本是书法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丁宁主编;第四本是戏曲理论,主编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第五本是音乐理论,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民族音乐学家王耀华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郑俊晖担任分册主编。我们一共收集了2000万字,从中提取150万字,每本30万字。除此之外,我想和其他学者一起,将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建立起来。这些只能说是奠基,真正的大厦要依靠我们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大厦。”

 

《艺术教育》杂志原文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XinlNzpkr---mFVrRaAw



上一篇: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一行应邀前往邛崃市考察校地合作

下一篇:【东盟大讲堂】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