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7634187&channelId=null
初夏6月,成都凤凰山绿荫环绕的艺术学院内,一群年轻的演员正在加紧排练。6月21日晚,这出围绕青年江姐展开讲述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即将在成都首演。导演周映辰细心又严厉,时间不多,剧目宏大,每一个细节她都要亲自指导。
“停停停!”排练途中,周映辰会反复纠正演员,“自然一点,亲切一点,不用端着。”
“亲切”、“自然”,这是导演反复说到的词。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歌剧里,江姐总是英勇而大无畏的。但在音乐剧《红梅花开》里,我们将看到江姐的另一面。“她首先是位女性,是女儿,是妻子,也是孩子的母亲。”周映辰说道。
江姐,一个可爱的人
2019年年底,周映辰带着她的红色音乐剧《大钊先生》来成都演出,在蓉城收获了一票粉丝,姜丽娜是其中之一。她是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术院长,同时也是《红梅花开》的创意策划。当时,姜丽娜正在筹划一部能让年轻人喜爱的大型的红色作品,已经构思多年。恰逢《大钊先生》来蓉,音乐剧活泼的形式把革命先驱李大钊演绎得活灵活现,现场也来了很多年轻观众,让姜丽娜很受启发。
她旋即找到周映辰,提出了想拍一部“江姐”的音乐剧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周映辰是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耕耘于音乐戏剧的教学、科研和创作领域,在此之前,已经创作有《大红灯笼》《曹雪芹》《元培校长》《大钊先生》《汉家公主》等多部音乐剧作品,获得荣誉无数。
提笔写《红梅花开》前,她对江姐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在普罗大众的心中,江姐充满了英勇、不屈,是共和国的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但在周映辰心中,江姐是个可爱的人。“写完剧本之后,江姐变得更可爱了,她是和我们心心相连的。”周映辰说道。
江姐的精神已经被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传颂,但她想展示出来的江姐,是一个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人,“是你一回头,她就在你身边的形象。”周映辰解释道,在她成为优秀的革命战士之前,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也是一位柔软的女性。所以在排练的过程中,她总是不断地向演员强调,温柔一点,不必抱拳而歌。
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姜丽娜多次提到,歌剧版《江姐》已经无法超越,“我甚至在构思之初,就没想过要去挑战它。”经典难以复制,主创团队选择另辟蹊径。而这另外一条路,似乎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显得更为合适。
音乐剧是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教育课堂也不过短短20余年时间。但比起传统的歌剧、戏曲,音乐剧这个舞台形式似乎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周映辰心中,音乐剧也是最有朝气的形式。此前,她已经将蔡元培、李大钊等一系列北大先驱式人物改编为音乐剧的形式,《元培校长》还首次采用了摇滚音乐剧的模式,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粉丝。
“现在是以都市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浸泡下长大的孩子们,可能已经不看戏曲、不看歌剧了,如何让红色经典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周映辰谈道,她做红色音乐剧的初衷,只是想让年轻的观众们走进剧场,并能为之赞叹、感动,一起泪流满面。原来红色主题的剧也能很好看。
所以艺术创新,成了周映辰多年来的坚持,除了形式的“新”以外,内容上,周映辰也在挖掘“新”的东西。
“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
在《红梅花开》的创作中,周映辰避开了江姐入狱后的故事,而是聚焦在她从青少年时代一路成长的历程,捕捉江姐身上的人性光辉。
创意策划姜丽娜也提到,《红梅花开》中有许多情节,是以女性的角度去挖掘和丰满一位英雄人物。“什么是最美的艺术?在有力的同时又充满着柔情,刚柔并济,这或许才能才能产生美。”姜丽娜谈到。
执导《红梅花开》,周映辰认为“这真的是一个好事。”除了题材和内容本身产生的意义之外,周映辰还提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排演一部高校音乐剧,对同学们产生的巨大收益。
“排一部戏,都是‘实战’训练,比你在教室里对着钢琴练一天的收益,大太多了。”周映辰认为,高校出品的戏剧本身就身兼这种责任,引领学生们在作品中成熟,“戏剧舞台的浸泡带来的效果是无穷的,我们希望能看到学生演员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