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吴岩司长在“十四五”教育规划建设会议上提出“新文科”教育发展理念和创新思考教育发展模式,旨在培育知中国、爱中国、堪称复兴民族大任的新时代综合型文科人才战略目标,为开创新时代中国学派、中国风格、中国学术、中国话语体系“新征程”而顽强拼搏、砥砺前行。
基于“新文科”、“新命题”、“新模式”的教育创新战略,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积极探索具体的战术方案,探索那些行之有效,适合自身的艺术教育发展道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东盟艺术大讲堂,传经送宝,传道解惑,共谋发展,共享知识盛宴。
首期讲座,2020年11月17日上午,在第一教学楼1220演播厅举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邀请到《民族艺术研究》主编马云华先生,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邱果,产品设计系副系主任张鸶鸶,绘画系副主任侯李游美, 教师张郑波,吕然,张钰粮等参加本次讲座。
此次讲座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发文问题,展开《学术研究成果的规范化表达——从编辑部的视角看学术论文》的专题讲座。
如何针对门类艺术、艺术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规范化写作?精准投送到编辑部预期的论文视域中以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针对此种疑惑,马云华从编辑部的视角都给予详细阐述。
马云华指出,选题是关键。选题新颖有价值,同时符合核心期刊定位,是成功投稿的关键。如今是标题时代,编辑部会对成百上千的稿件进行筛选、登记编号,保留那些有价值、符合期刊定位的“好标题”论文。对于选题陈旧或教科书常见的标题文章,编辑部一般不会给予回复。对于那些自己认为好的,但知网上有重复发表的文章,如果没有新的观点和文化推进,编辑部也是不会用的。
其次,问题意识要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有没有问题?问题是否被解决?新问题,还是旧问题?......都需要明确。问题一般可以拆分几个阶段,或者几个小点,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逐个论述。行文可以是递进式推进,也可以是平行式结构章节。当问题被拆分成东、西、南、北、中等不同方向时,行为也应围绕该向度展开学理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拥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文章出场的价值根本。
再次,创新意识很重要。可以通过关注并总结核心期刊已经发表的论文成果,或者参加学术论坛,借鉴同行经验,也可以参考历年国家课题基金指南。这些课题或论坛发言是未来研究的风向标,通常会给你带来灵感启发。国家有需求,又吻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文章或著作就会显示出时代价值和课题意义。
最后,责任意识要树立。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文字、图像通常都会快速传播,重复、抄袭等问题都应竭力避免。对自己作品、文章负责,也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总之,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具备四种意识:价值意识(正确性)、问题意识(导向性)、创新意识(创新性)与责任意识(权利性)。好的选题,精炼的摘要,创新的观点,严谨的论述,规范的引用,丰富的文献和完整的结构都是一篇好的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也是核心期刊编辑部所青睐的佳品良作。
马云华先生发现,学界对核心期刊编辑部有很多误判:误以为只要认识主编,或者给版面费就能发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南大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这种误判使得学术论文撰写投稿时不太重视选题,或忽视论文质量,或没有考虑文章类型与期刊定位之间的吻合度。
核心期刊都需要选题新颖、行文规范、内容优质的论文,最好是那些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的高水平论文,这种论文对于期刊和作者都是双赢的效果。
学术论文思维方式不同于艺术创作,后者很多是形象思维,是专业技法和个体经验化产物,但学术论文却需要依靠概念,展开逻辑思维推理,探索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因此两者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域。这也是很多艺术专业师生写论文头大,觉得难的根本原因。
通过本次马云华先生的讲座,学院师生对于论文的写作都有较大的收获,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高质量论文的写作方式方法,为今后高水平的论文写作和发表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