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乘文化强省东风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文艺创作开新局
来源: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责编 周小骥

近年来,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在艺术类领域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文艺创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四川特色以及东盟特点,为推动四川文艺事业“攀原登峰”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聚焦民族复兴伟业,奏响时代强音

学院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主题,坚持以文艺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以青年时期江姐为题材创作的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荣获北京大学 “音乐剧学院奖”,并入选四川省 “剧美天府” 优秀剧目展演,成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具有重要时代价值的舞台艺术佳作。学院教师在大型红色民族歌剧《同心结》中饰演主角黄继光,该剧获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四川省“文华奖”,同时完成了省艺术基金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红色经典歌曲展演。教师漆画作品《千秋雪——巴颜喀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中国画《长征精神——雪上草地上的英雄》获得省艺术基金资助;四件作品获评成都首届金芙蓉文学艺术奖。

△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剧照

△音乐剧学院奖颁奖仪式现场

学院积极展现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与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牵头组建的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在维也纳第十届和平合唱节中荣获金奖和最佳现代作品演绎奖。合唱团参演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奋进新时代》,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开闭幕式音乐会等重要演出中大放异彩。此外,还顺利完成省艺术基金项目《曲艺音乐剧 “春风村里春风来” 展演》《生态文明·和美与共——大熊猫主题优秀艺术作品巡展》。

△民族歌剧《同心结》剧照

△漆画作品《千秋雪——巴颜喀拉》

学院聚焦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选题创作。组织开展了“百人百图绘党史”、“百人百图绘百村”、“百年历史中的主旋律” 等主题创作与演出活动,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全书》、成都市中小学党史动画150集,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实践案例。

△百人百图绘党史活动

△师生参与最高检组织编写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出版发行

△学院师生完成成都市中小学党史动画150集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繁荣

学院热情讴歌新时代,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交流。由学院主办的民族男高音音乐会入选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蓉城之秋等国内知名艺术节。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已成功举办六届,培养出10名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学院还邀请了陈晓光、冯远、吕继宏、范扬、高希希、沈培艺、张也、刘和刚、黄华丽、王丽达、姜丽娜等众多知名艺术家来川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同时,与四川日报合作拍摄制作《中国式现代化100问》、《中国式现代化在四川的生动实践30集)》。

△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参加第十届世界和平合唱节荣获金奖

△△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开幕式

△省艺术基金项目曲艺音乐剧《春风村里春风来》展演

在服务大型展会赛会方面,学院成果显著。完成米兰世博会和阿斯塔纳世博会政府馆主题影片《团圆》和《追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系列创作中,承担了火炬“蓉火”、奖牌绶带“蓉光”、首个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以及大运会博物馆展陈设计,优化设计了吉祥物 “蓉宝”、体育图标“十八墨宝”;设计了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桐妹儿”,并完成世园会主题MV拍摄制作;设计制作成都金钟奖纪念雕塑。多部原创歌曲入围大运会、世园会主题歌曲创作征集并进行展播。

△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动画片《团圆》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系列创作

△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桐妹儿”

△完成世园会主题MV拍摄制作

助力成都文创之都建设方面,学院师生表现突出。近年来,师生参与主创3部院线电影、9部纪录片、300余部短片,其中30余部在学习强国刊播,70余部在央视频展播,6部作品获部级表彰。2名校友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担任总监,9名校友全程参与制作;教师团队导演的动画电影《后羿射日》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动画电影《苏母》获得广电局备案立项;完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立项的网络动画《中药传说》;参与动画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配音制作、国家广电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游” 推荐剧目《春风不改旧时波》原创音乐、腾讯视频《末日曙光》《中国好故事》《一念永恒》及网易游戏《大话西游》主题系列片原创音乐等。

三、聚焦科技引领创新,探索文艺新径

学院充分发挥“文艺 + 科技”的创新驱动力,激发文艺创作新活力。“人工智能生成影像审美认知问题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率先建立 AIGC 数字融合创新实验室,获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创新性实验项目。与LiblibAI合作,已面向全国成功举办五期高级研修班,线上线下培养专业人才上千人。开展AI模型训练,服务城市空间面积达4.6 万㎡,静态投资达1.42 亿人民币。围绕基于四川省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AI模型库构建的智能创作平台研发与应用,编撰《生成式人工智能蜀锦研究词条汇编》,成功立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

在虚拟现实、幻影成像、AIGC 等新技术领域,学院积极探索融合创新,全力为四川传统文化赋能。创作的《蜀中四大才女》《四川历史文化名人》《金沙神鸟》《阿依的绣花针》《浣花夫人》等以本土非遗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宣传部表彰。

△《金沙神鸟》绘本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四川彭祖山齐山双佛为样本,推动千年石窟艺术迈入数字时代。《巴蜀佛韵:四川石窟数字纪元》项目入选教育部2024年高校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教育活动“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名单。

四、聚焦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化创新

学院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并重,近年来成功获批8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开展了中国传统戏曲动画、中国岩彩壁画、中国传统皮影数字化、成都漆艺、蜀锦蜀绣创作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项目。同时,积极开展蜀锦与竹艺结合的创新产品设计和漆画作品创作,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院成立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并获批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搭建了传统工艺理论研究所、东盟十国传统工艺研究、传统工艺文创研究体系,建立了漆艺、蜀锦蜀绣、年画、竹编、缬染、陶瓷、藏羌彝传统工艺、皮影、传统造纸、古蜀青铜文创等十四个工作坊。

学院充分发挥艺术场馆的文化功能。《以美育人,服务社会 —— 艺术学院场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艺术中心举办200余场展演展览活动,使用率超过60%,吸引到场观众近20万。美术馆成为成渝双城美术馆联盟的重要成员,累计举办50余场大型美术作品展,彰显了学院的文化担当,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成都东盟艺术中心

△成都东盟美术馆

五、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多元融合

学院加强与东盟国家艺术院校的交流合作,形成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交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使中国-东盟艺术互鉴和文化互信成为学院新优势,推动中国-东盟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成为城市新常态。学院承办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周”系列活动,已成为成都市年度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之一。多次承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系列活动,推荐外专参与庆祝中国和奥地利建交 50 周年 “英蓝夏季音乐会”。学院国际艺术交流节入选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支持项目,并成功承办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成员大会。

△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周系列活动

△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系列活动

△外专参与庆祝中国和奥地利建交50周年 “英蓝夏季音乐会”

在国际留学生培养方面,学院成果丰硕。留学生在各级汉语、短视频等大赛中屡获佳绩。留学生汉语作品《将进酒》诗词讲解荣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诗教中国国赛一等奖;用七国语言共同演唱的原创歌曲《心手相牵在一起》,荣获第七届四川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四川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原创多语种短视频《成都 不止麻辣 还有麻将》荣获“东盟青年在川渝”熊猫记者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并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各级各类融媒体平台展播;原创作品《越南姑娘的诗词梦》荣获第四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短视频大赛国家级金奖。

学院成立中国双宝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大熊猫金丝猴成为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吉祥物,其文化艺术交流基地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外事重点参访基地、百万青年看祖国研学基地。学院挂牌首个 “四川省归国留学人员之家”、“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四川同心书画院艺术创作交流基地”等,各类社会艺术交流活动在校园内蓬勃开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

△中国双宝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凤凰雅集笔会现场


下一篇:澜湄长河映丹心 中泰情缘绽新章——中泰建交50周年暨成都大学第五届宋干节活动启幕​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