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院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黄金档
来源:音乐与舞蹈学院
责编

蛇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国教育电视台《艺创之约》栏目重磅推出春节特别专场,以“艺术+教育”为核心,通过连续六天(1月31日至2月4日)的跨屏视听盛宴,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红色经典、传统文化与创新美育的节日文化大餐。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于正月初三(1月31日)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网络电视台及抖音、微博、“放飞梦想”视频号等全媒体矩阵同步播出。

音乐剧《红梅花开》作为该春节系列节目的开幕戏,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全国知名专业院校同上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剧播,进一步彰显了《红梅花开》在艺术创作、文化传承、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和教育价值。

音乐剧《红梅花开》以革命英烈江竹筠的成长轨迹为主线,借红梅意象凝练“坚韧、奉献、信仰”的精神内核,通过沉浸式舞台叙事,描绘了一部革命英雄壮丽的成长史诗,是一部对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熏陶和崇尚英雄引领的重要剧目。

自《红梅花开》启动创作以来,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倾力参与全剧的创作及演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红梅花开》艺术顾问郁钧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音乐剧的创作与排演给予指导,从音乐剧艺术规律出发,强调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要求演员将歌唱、舞蹈与表演深度融合,通过强化舞蹈编排展现感受理想之美、青春之美、女性之美、四川之美。

该剧2021年6月登陆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与自贡盐都大剧院后,持续收获观众热烈反响与专业评论界高度评价。李大钊孙女李乐群女士一直致力于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她表示“经过音乐剧新型艺术形式的传播,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英雄、走近英雄,让心灵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谭勇亦高度认可其艺术价值,“歌剧《江姐》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梅花开》再度创造性的将秦岭之南,天府之东的‘自贡盐都’‘华蓥儿女’,为共和国艰苦奋斗的星汉灿烂人生,蕴藉美好、歌咏中华的音乐剧经典,己经鲜活再现。”

自2022年3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立项以来,音乐剧《红梅花开》持续绽放艺术光彩。同时,该剧还在全国第六届、第八届“音乐剧学院奖”中获得“优秀表演团队奖”“最佳音乐剧女演员奖”等多项殊荣,用超卓的演出实力和业界认可,力证了该作品的独特闪光之处。据悉,该剧在国家艺术基金专场演出期间,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3.45万人次,最高点赞量达16.3万次,在同类节目中,属于前列。

剧目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艺创之约》春节系列节目,学院参演师生纷纷表示“能在国家级平台演绎家乡英雄的故事,既是对专业能力的锤炼,更是在赓续红色基因光荣使命。看到精心打磨的细节通过荧屏传递力量,这份自豪感将成为艺术道路上的永恒动力。”

音乐剧《红梅花开》的成功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突破,更是高校“以创促教”模式的典范。自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该剧被深度融入音乐与舞蹈学院本、硕教学体系,创新打造“剧目进课堂、讲台连舞台”的特色课程。音乐与舞蹈学院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课、歌剧表演课,覆盖300余名学生参与剧目实践,深化专业素养与艺术创新能力。教学团队特别开发思政教学版剧目,以艺术为载体激活历史记忆,引导青年通过舞台演绎感悟江姐精神内核,在沉浸式学习中思考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将艺术追求与民族复兴使命紧密相连。

《红梅花开》从课堂走向国家舞台,既是对学院艺术教育创新成果的权威认证,更是新时代艺术院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注脚。音乐与舞蹈学院将始终践行“红色基因+专业教育+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红梅花开》为支点,持续探索并深化“艺术创作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反哺专业建设”的双向机制。


下一篇:登顶全球票房!《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学院“动画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