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四川发布】国家艺术基金《锦绣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在蓉举行
责编

 来源:四川发布客户端  文/肖锋

 原文链接:http://appweb.scpublic.cn/front-end/news-detail/index.html?newsid=233308&time=1576235060783

12月12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锦绣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10号楼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专家、手工艺大师、高校教授、服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赏来自国家艺术基金《锦绣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25名学员带来的90余件作品。

 展厅内人来人往,人们不时驻足在一件件精美的蜀绣工艺品前细细观赏。四川发布记者了解到,这些作品涵盖了绣品、家居、染织服饰、文创等多个领域,既遵循传统,又大胆创新,以材料与表现为切入点,创新表现方法和形式美感,顺应时代的文化发展需求,展现当代生活艺术表达的多样性,赋予锦绣更强的生命力。

 研讨会上,项目负责人、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万国汇报项目完成情况。他从教学管理、项目进行、招生情况、实践指导等方面介绍了项目过程。据了解,该项目从2019年5月8日正式启动,并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孟德芝,蜀锦蜀绣代表人物胡光俊、黄萍、程明等30余位专家教授组成导师团队倾情授课。通过网上报名,从全国织锦与刺绣文化区,全国艺术、设计研究院(所),各大艺术设计高校和相关艺术、设计、文创机构/企业上百名报名者中遴选而25名学员参与。

 据了解,该项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以从事蜀锦蜀绣的工艺师及设计专业人才为主。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学员占到三分之一,具有工艺美术师职称及以上资格的学员超过三分之一,还有不少学员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真正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小批量”、“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学员们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学习,五个月的实践创作后,12月12日首次向社会大众展出培训成果。

 现年44岁的学员付圣梅是成都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蜀绣技师,也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但她的参与感在班上可不小,她积极制作蜀绣作品,这次的展览不仅有她的个人作品,也有和同学一道完成的集体作品。付圣梅说,“蜀绣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既是对他们技艺的考量,又是创作者精神思想的体现。自己因为喜爱蜀绣而加入,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件作品要加班加点地赶,这个过程收获很多。”

 “两个月的学习,三个月的设计与制作,在这过程中和小伙伴们无数次的碰撞和修改,遇到技术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工作室负责人庞君薇说,这期间,她与大家从蜀绣、蜀锦的理论知识开始学习,不仅对锦绣文化、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对针法、技法有了进一步的探讨与提升,还结识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样的相遇让我心怀感激,这样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庞君薇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蜀绣、蜀锦的发展现状以及生存状态等引发了她很多思考,也让她非常感动。展览现场,她的《万象》蜀绣家居产品设计作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好评。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员白云充分肯定了项目成果。他说:“成都大学是成都自己的大学,要把蜀地文化传承下去。蜀锦、蜀绣分别是中国四大名绣名锦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华美,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勇担传承与创新蜀锦蜀绣文化的重任值得鼓励赞扬。未来,希望加强对蜀锦蜀绣文化的商业创新,把蜀锦蜀绣发扬出时代特色。”

 “拾针捻彩,经纬织世界;锦绣传承,艺术与生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北大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彭吉象表示,蜀锦、蜀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四川非常宝贵的财富,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开始,丝绸之路顾名思义,离不开蜀锦、蜀绣。国家艺术基金“锦绣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既是培养人才,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在探讨如何进一步让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彭吉象院长表示,项目从传统蜀锦、蜀绣工艺技能以及工艺美术设计大门类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为学员们积储了充足的动力和营养,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无疑将为蜀锦、蜀绣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赋予更强的生命力。

  据悉,该项目作品展将持续至12月底结束。接下来,学员们将会举行结题报告,项目材料也将报送北京审核。




上一篇:【中国网】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金钟之星”音乐会唱响成都

下一篇:【成都商报教育发布】郁钧剑、徐沛东、黄宏等齐聚成都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未来还有大动作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