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zgscys.com
11月13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对话·交融·建构: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举行。
为更好地推进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建构,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建设,11月13日,由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对话·交融·建构: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举行。
著名歌唱家、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在开幕式上表示,在艺术上,我们随时都在做比较,西方艺术是到位,东方艺术是味道,不能用芭蕾舞的标准评价民族舞,用油画评价国画。比较艺术学能应运而生,绝非偶然,它基于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需求,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从而引领中国艺术走向新台阶。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顺庆,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小军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不比较,没得搞。不比较容易走入迷途。”曹顺庆认为,比较艺术学的核心就是“比较”,是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艺术比较,也是跨学科、跨门类、跨视域的比较。“同比较文学不一样,比较艺术学还有自己的特殊性,艺术大家庭的成员更多,它可以进行跨艺术种类、跨艺术样式、跨艺术体裁的比较。”最后,曹顺庆表示,比较艺术学绝对不是为比较而比较,而是为了通过比较研究发掘出更深刻的艺术规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更彰显出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与美好追求,中外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交流迫切需要比较艺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加盟。
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华教授表示,比较艺术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目前仍面临着起步晚的现状,尽管有极少的学者和专家对比较艺术的理论做了梳理。因此,通过学理的探究要建立起基本学科理论,在此基础上,在具体的艺术门类比较中出一些成果,为共同建立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比较艺术而努力。
本次会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围绕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不同视域下的艺术门类及艺术史研究、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研究、跨文化视野下的美育及艺术教育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艺术产业研究等五个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来自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齐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共同见证比较艺术学学术盛会,我国的比较艺术学科在此时此地又将书写新的篇章。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比较艺术学,能应运而生,绝非偶然,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需求,同时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既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
作为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常设机构的中国-东盟学院也将以此次学术会议为契机,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实现学院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