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举办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文:刘启东图:刘启东
刘启东 责编 周小骥

为反映新形势下国际汉语发展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提供了解和探讨优秀学术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平台。11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主办,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汉语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大学综合楼多功能厅举行。

此次会议以“新时代语言教学发展研究”的主题,特别邀请到了国内外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学者。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西南大学教授罗江华、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王骏、四川大学副教授游黎、华东师范大学讲师陶健敏以及美国印第安纳国际学校中学部教师刘志刚作为主讲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和工作坊分享。研讨内容包括“字本位”教材研究、词汇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汉语文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个领域。有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160余名师生全程参加。

国际部副主任冉毅嵩致开幕辞

21日上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副主任冉毅嵩致开幕辞。他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希望此次会议的举办能够为促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汉语学科的建设与研究增添一份力量。

白乐桑教授在线问答

白乐桑教授以《再说“字本位”——汉语二语教材与“庐山现象”》为题,从自己年少时学习汉语的经历出发,通过“庐山现象”这一充满中国文化意象的“妙喻”揭示了国际汉语教学中长期存在却被忽视的现象——“字”这一表意基本元素的二元性正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文字的核心特征。重“字”而非“词”才是更符合汉语生成规律的习得方式。

罗江华教授讲座

作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专家,罗江华教授针对时下最受热捧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前瞻性地介绍了地目前的高新技术对当下乃至今后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包括智能机器人在口语和写作练习中的对学习者的辅助作用,以及目前针对汉字识记、阅读思维构建而设计的各类学习平台,开拓现场听众眼界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技术应用教学的前景倍感期待。让在场听众可谓是大开眼界。

王骏教授讲座

王骏教授延续了去年“技术流”的分享模式,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团队所做的“眼动技术”关于二语教学的中的“朗读”和“默读”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被试者在朗读和默读时视点的“停留时间”、“回视次数”等指标的监测,分别对朗读和默读两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问题和容易导致的阅读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朗读对学习者有更高的要求,因为朗读难以给学习者足够的思考时间,而低频词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作坊-汉语直播教学——挑战与启示

在此后的工作坊分享中,王骏老师紧跟当下热点——“线上教学”,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线上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在分析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针对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并通过实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在线平台实现一个完整、高效的教学流程。

讲座现场

集体合影




上一篇: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师生前往中国音乐学院考察学习

下一篇:第三届民族男高音经典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