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学校“541”发展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01 博士点建设有进展
学院获批成都大学博士授权点培育单位,积极筹备设计学学术博士授权点和艺术专业博士授权点申报准备工作。
02 硕士点建设有突破
新增设计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成为同时拥有设计学学术硕士和艺术专硕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03 一流专业有新增
动画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媒体概论》《电视编辑》两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04 教学科研有成果
申报项目近百项,立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一项;立项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全书》,成都市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动画微课制作(50集)。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00篇,其中C刊34篇,出版专著16部。申报《新文科背景下“融合—融通—融汇—融智”的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同时也立项了四川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05 人才培养有质量
录取2021级硕士研究生182名,新增硕士生导师12人,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单位;7名应届硕士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270项。上下齐心多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均超过95%。
06 国际生教育有声誉
2021年度学院所收到的入学申请数量创4年新高,共收到371份国际学生入学申请,其中有效申请250份,录取162人。在国别上,本年度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柬埔寨均有了零的突破。至此,学院已经招收了除文莱以外的东盟9国的留学生。针对疫情影响采取多种有效招生措施,组织面向全球的线上宣讲会,参与面向各国家的招生直播宣讲12次,其中10次为东盟国家专场。国际部开设课程18门,毕业生汉语毕业水平达标率为100%;增设《中国手工艺》和《中国电影》选修课,《艺术汉语》《中国概况》为校内线上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07 国际交流合作有提升
与成都市设在东盟国家的十个工作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建立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研究中心,与泰国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合作的博士联盟培养项目有望于明年进行招生。“国际艺术交流月”成功入选2021年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支持项目。举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青年艺术作品大赛”,该项比赛已纳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助推了学校和学院的国际影响。举办了国际学生“爱成都、迎大运”主题作品展和2021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专场音乐会。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首次在在蓉高校举行的古典音乐会,外专Tymur Melnyk及Patrick Lechner作为在华音乐家代表,受邀参加“中奥建交50周年”音乐会,受到奥地利驻华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接见。
08 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力度
特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星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特聘院长,特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宗贤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学术院长。学院今年引进博士15人,教授1人,内培博士20余人。
09 专家团队有成长
36名专家入选四川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专家,7名专家入选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专家进入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教授成功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1名教授成功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工程。
10 党史学习教育有特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学院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用艺术讲党史”系列活动,组织“百人百图绘党史”主题创作,创作红色印象-百年百人红色故事漫画读本,举办“百年历史中的主旋律”系列演出,打造以革命者江竹筠为题材的音乐剧《红梅花开》,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参演四川省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并举办专场交响音乐会,多部红色主题短片在央视频及学习强国上展播。
1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作为
成立传统工艺研究院。目前已完成三所十坊的建设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天府文化》杂志专题报道。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社科联、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指导下,举办了2021中国·成都传统工艺高端论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节目——《传承的力量》中报道了传统工艺研究院的师生传承成都漆艺的故事,展示了成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目前,传统工艺书研究院正争创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
12 天府陶瓷博物馆建设有进展
已完成文案和展陈设计,博物馆建成后,以实现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收藏陈列、学术交流为目的,不定期举办线上与线下的文化活动,对于高校既是占领巴蜀古陶瓷研究学术高地的坚实依托,也是助力文史类、艺术类学科建设及文创研发的坚强依靠。
13 学术活动有影响
聚焦特色和优势,主办“2021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2021中国(成都)传统工艺高端论坛”、“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承办“2021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论坛”、“第十五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四川分赛区作品评审活动”、“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艺术专业博士实施相关问题的思考’高端研讨会”等。郁钧剑、范扬、周星、孙立军、李剑平、盘剑等专家学者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讲座50余场。
14 高级研修班教学有成绩
第二届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取得骄人成绩。学员张明旭、张宇、冯金伟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总决赛中荣获“金奖”,杨西音子、李传龙荣获“优秀奖”,郁钧剑公益教室学员李佳蔚荣获“金奖”。在中国美术报美术馆和成都东盟美术馆举办“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师生作品观摩暨范扬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结业汇报展”。
15 原创大型音乐剧《红梅花开》有亮点
学院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自贡市文旅集团合作,以革命者江竹筠为题材,原创大型音乐剧《红梅花开》,并在成都和自贡成功演出5场。新华社、人民网、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主流媒体对《红梅花开》进行持续报道,《中国文化报》“七·一”专版报道。刊发稿件、视频、图集新闻数量超100篇,浏览量约760万人次,其中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单篇浏览量超17万人次。10月,音乐剧《红梅花开》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歌舞剧院、南京艺术学院作品一同荣获第六届音乐剧学院奖“优秀表演团队”奖。目前,该剧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复评阶段。文艺界评论,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音乐剧,是“美育教育”的典范;观众表示,这是又一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的精品力作。
16 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建设有成绩
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参演“回望百年路 奋进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之大型交响合唱《长征组歌》套曲;参演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开幕音乐会,精彩演绎《红旗颂》等多个经典作品和原创曲目,用深情的歌声助力金钟舞台高水准呈现;举办“歌咏时代华章 赓续百年荣光”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交响合唱音乐会;受邀参加俄罗斯展演活动,录制合唱作品《保卫黄河》。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助力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设。
17 校地合作有平台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与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签署合同,共同承办中国舞蹈家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项目,现申报为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与成都市外国专家局共建,成为成都市第一个挂牌“外国专家书屋”的高校;与彭州市教育局签署加强美育工作合作战略协议;与蒲江县政府签署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协议,拓展校企地交流共建渠道;与龙泉区、青羊区等多所中小学建立国际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拓展国际生培养内涵与平台。
18 成都东盟艺术中心惠民演出有贡献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整体作为大运村B区,承载着大运村部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按照成都市大运会筹委会的要求,大运村的艺术中心、美术馆要面向师生和社会开放,实现惠民功能。成都东盟艺术中心7月试运行以来,上演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四川省交响乐团民族歌剧《同心结》、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哪里有167栋红房子》、高雅艺术进校园-甘肃省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四川川剧院演出、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音乐会、“传承民族之工·创新时代之艺”音乐会等多场演出。
19 成都东盟美术馆惠民展览有看点
成都东盟美术馆开馆办展以来,举办了成都时尚消费品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成都双年展平行展、峰之美-西藏日喀则唐卡艺术精品巡回展(成都站)、范扬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结业汇报展、第六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全国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10余次大型艺术展。据不完全统计,上千名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展览。学院开展的各类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师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学院将不断把更多的艺术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真正践行惠民政策。
20 新校区运行有保障
学院于7月15日前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完成垦荒保洁,家具设施设备归整、整改,推进部分建筑整改等工作,对接基建处、后勤处、保卫处、学生处、网络中心、资产经营公司,多次组织召开校区运行管理协调会,共同做好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洁、安保、网络、食堂、宿管、商业等保障服务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做好宣传教育,严格落实相关疫情防控要求。新校区行政、教学、生活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