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7679193
在我党历史中,曾涌现过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对当代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拿着书本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台下听课,能真正有所感触的或许并不多。
近年来,不少高校结合党史内容进行课程创新,大型原创音乐剧《红梅花开》就是近期的优秀案例。该剧讲述了革命先烈江竹筠(江姐)的故事,将艺术创作与党史教育紧密结合,用音乐剧的形式把共产党人用青春热血守护信仰、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表现出来,让党史故事更形象,更深入人心,更利于传播。
在少数专业音乐剧演员之外,《红梅花开》的主要参演人员均是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师生。学院党委书记周小骥告诉记者,这是对同学们一次盛大的洗礼,也是最好的党史教育。
记者采访参演的师生,他们谈到了参演前后对于专业知识及党史认识的深刻认识和自己的巨大变化。
寓教于乐
党史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走进课堂
剧中重要角色丁淮,是江竹筠走上革命之路的启蒙老师,他的壮烈牺牲是江竹筠成长的重要一环。扮演这个角色的,是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何洋托美次仁。“和丁淮一样,我也有带领同学们的责任和义务。”
何洋托美次仁说,《红梅花开》剧情复杂,制作规模大,年轻的同学压力大、任务紧。有同学告诉他,每当想打退堂鼓时,见何院长都在坚持,大家就干劲十足了。何洋托美次仁认为,借此机会,能够与师生深入探讨党史教育进入课堂的操作模式和空间,“目前看来,这种尝试是非常积极有效的,干巴巴地讲党史很无趣,但能在音乐剧的参与中学习党史,感悟革命英雄的事迹,就非常有趣,把党史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课程中。”
这也是学院接下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何洋托美次仁看来,通过创作演出《红梅花开》,为学院师生带来了3个思考。一是如何通过这部剧的形式,让学生们记住革命先烈的精神,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大家树立伟大理想;二是在今后的专业教育中,《红梅花开》或将被拆分成片段,30余首歌曲,首首都能表演。学生们几人就能组成小组,完成片段学习;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结合时代需要,音乐剧目前被大众喜爱,很考验演员的综合能力,学院正在考虑加强音乐剧方向的人才培养。
剧中周薇薇扮演者是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生冯楚珂,经过接近两个月的学习,她感觉江姐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也明白了为何有这么多人纪念她。不管对江姐的认识,还是对党史的认识,都让冯楚珂“深刻感觉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江姐、没有那些英雄,也没有现在的我们。”
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生相互取长补短完成剧作
音乐剧对于其他舞台形式来说,有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既要跳、又要唱。而舞蹈、声乐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如冯楚珂感叹的那样,“隔行如隔山”。她学的是声乐专业,没学过舞蹈和戏剧。何洋托美次仁饰演的丁淮,在剧中有大量唱段,他是一个学习了数十年舞蹈的专业舞者,从未学习过声乐。
基于这种状况,师生们在排练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虽然平常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但因为我没系统学习过声乐,很多唱法和技巧,反而要向学生学习,这种体验实在非常棒。”
何洋托美次仁说,因为舞蹈和声乐的呼吸模式正好相反,所以双方学习起来都比较难,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都有专业音乐剧演员的模样了。
冯楚珂告诉记者,该剧最难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音乐剧,有的是学舞蹈的,有的是学声乐的,大家的磨合比较困难。所幸制作团队非常资深,他们“得到了很专业的周映辰导演的指导,大家进步都非常大。已经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了。”
音乐与舞蹈学院学术院长姜丽娜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说,周映辰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是导演,也是老师,“因为大部分学生只有十八九岁,不仅是第一次演音乐剧,也是第一次上台。”
音乐剧《红梅花开》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联合自贡文旅投共同出品,由周映辰执导、编剧,徐沛东作曲。